0795-7162779

首页 导航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樟帮中药饮片——炮制炮制特点

逢子必炒

樟树饮片炮制,有“逢子必炒,药香街”之说。逢子必炒,得其香气,炒至裂口,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黄而不焦

樟树有炒黄的药黄而不焦而香气回溢的特点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及药物特性。炒黄用小火或中火进行,不断翻动,至药物呈黄色或比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为度。

松泡酥脆

火炮的技术上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否则不及或不达,太过焦而无性。樟树经验,火炮之药,外焦起泡,丙黄空松,功效俱到。

酥而不坚

煅制在樟树广泛用于矿物或某些动物类药物,如贝壳类和血余等。使之经高温,除杂质,变性状质地疏松,利于粉碎煎汁,也可消除毒副作用,增强疗效。火煅的方法根据药物硬度及性质而异樟帮将煅法归纳为“坚者煅淬,较坚明煅,轻者飞煅,得其酥脆,留其药性。

焦而存性

还有炒炭之药焦而存性;酒洗、酒炙、酒蒸;甘草岂鱼浸渍而解毒:滋补药重蒸闷:藤黄山羊血制而去毒;鳖血炒柴胡:童便浸马钱子:七制、九制香附等这些炮制方法都是樟树中药炮制的特色。

炮制辅料质量要求严格

樟帮辅料非常讲究,其固体辅料有糙米、蜜麦麸、白矾、豆腐、灶心土、滑石粉、油砂、红糖及其它药物等。
液体辅料有酒、醋、盐水、姜汁、蜜汁、甘草汁、岂角汁、米泔水、米汤、山羊血、猪心血、鳖血、胆汁、羊脂油等。尤能发挥土特产优势,如酒制,“樟树帮”都选用当地名酒。
酒炒以糯米甜酒为主,酒洗以白酒为主,酒蒸用封缸酒;醋制用陈年米醋;蜜炙用橙花蜜汁:米炒用糙米;土炒用灶心土等。历来反映樟树中药炮制,辅料讲究地道,归经如择,用量适度,疗效增強。

樟帮中药饮片切制特点

樟树饮片继承了传统工艺,选料上乘,切制精良。有“白芍飞上天,术通不见边陈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黄芪瓜子片,枳壳凤眼皮-片,川芎蝴蝶双飞片,槟榔切108片,一粒马钱子切206片(腰子片)”的说法。其刀工独具一格,片型美观,厚薄适中,反映了樟树药帮的制作工艺特色。

陈皮一条线

甘草柳叶片

厚朴指甲片

黄柏骨牌片

川芎蝴蝶双飞片

凤眼片

槟榔108片

黄芪瓜子片

樟邦文化

定制最适合你的门窗解决方案

樟都始于东汉时期,药租葛玄在樟树阁岂山洗药炼丹守药行医,开创了樟帮药业的先河,后经南宋著名药师侯逢丙来樟树设药加工,开店经营,贾定了樟帮药业的基础,至明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樟帮药业发展体系,该过程前后历时达1800多年。

兴起时期——悬壶施诊

据说葛玄在阁山修道炼丹的同时,也采药行医。从唐悬壶施诊朝廷组织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草本》来看,收录的药品844种,其中樟树阁良山所产的药材就有茯荼、沙参、乌药、葛根、乌首等200余种。阁自山麓、赣江之滨的山民将采集的中药,或巡诊于村舍或摆摊于淦阳,悬壶施诊,从而开创了樟树医业之先河。阁自山亦为今日之药都源地,葛玄被尊称为樟树药业鼻租。

发展时期——药墟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江西通往广东的古驿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庾岭道”开通。处于这条“官道”中心的淦阳城(今樟树)即成为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津。凭借袁赣二水与南通北达的驿路,或达京师,或至吴楚,或走湘桂,或通闽浙,为药材的集散、中转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于是“货栈”“药行”等应运而生,药墟的形成。

发展时期——药市

五代十国迄宋元,南宋偏安江南,樟树医药事业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名医生、制药专家和医学理论家。使樟树中药交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南方主要的药材集散地。宋宝佑六年(1258年),樟树镇早已是药摊遍布、药店林立;逢墟而集已远不能满足药材交易的需要,于是便改为每日集市的药市。

兴盛时期——繁华的药码头

明成化年间,赣江改道,樟树逐成为袁河与江的交汇处,这加強了港口地位,使药材集散规模更趋扩大。各地药材,尤其是川、广药材大量运到樟树。明崇顽《清江县志》回忆说:“樟滨故商贾凑沓之地也”“(药)有自粤、蜀来者,集于樟镇,逐有"药码头’之号”,“帆樯栉比皆药物”。